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2023中国印刷产业互联网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31 09:21:00

3月29日,由科印传媒主办、科印网承办的2023印刷产业互联网论坛成功举办。会上,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轶平发布了《科印报告:2023中国印刷产业互联网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以下为演讲整理。


本次,我们将从2022中国印刷互联网市场回顾与总结、印刷企业开始布局产业互联网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印刷业与互联网的未来融合方向做进一步探讨。


在报告开始之前,首先发布“中国印刷互联网品牌20强”,这是科印网连续第9年公布20强榜单,这份榜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印刷互联网市场的情况,它也见证了印刷互联网的萌芽、成长和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揭晓2023中国印刷互联网品牌20强。


接下来进入报告的内容。首先,我以这份榜单为基础,简要梳理2022年中国印刷互联网市场的一些变化和特点。


一、2022年中国印刷互联网市场回顾与总结


模式探索成型


目前,印刷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基本固定,总体上可以归为3类:


一是面向大客户的供应链优化模式。前端接收大订单,后端整合供应链资源,进行集中式采购、分布式生产,从而实现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和交付,代表企业为千鸟互联、云印等。


二是面向中小微客户的渠道优化模式。他们通过线上、线下接单,集中自营生产或外包协同生产,扩展供应链资源及订单渠道的整合,实现最大范围的市场覆盖,代表企业比如世纪开元。


三是面向特定需求的服务突破模式。这类企业从细分切入,精准定位于某类特殊群体或者领域,为他们提供小而美的体验和专业服务,形成差异化优势。比如在印前设计领域,有包小盒、创客贴、图帮主等,又比如在个性影像领域有拾柒、鲜檬等。


定制包装热度持续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需求的增长,一些品牌和小店很难去订制大批量的包装;同时,受大环境影响,商家囤货风险高,小批量下单逐渐变成了商家经营刚需,小批量定制包装更受欢迎。目前,小批量定制包装广泛应用于咖啡茶饮,烘焙,餐饮,美妆,消费电子,礼品等行业。


另外,随着国内电商生态和国货新品牌的爆发式发展,企业的包装设计、印刷需求快速上涨,包装印刷成为印刷互联网的重要发力点和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切入到包装印刷领域。


包小盒推出在线包装设计平台,提供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及交付的一站式包装印刷服务。


裕同云创在贵州投资建厂,配套数字印刷、印后全套设备,提供批量酒包装定制服务。裕同云创甚至推出了整套解决方案,不局限于包装定制,还可以提供后续的装箱、发货服务,给我们打开了新的经营思路。


数字化进程持续深入


印刷互联网最初以电商平台的形式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印刷生产流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需求端与生产端的信息匹配。随着印刷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与传统生产企业的深度融合,反过来也推动了传统生产企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出于效率提升的需要,印刷互联网平台正在向传统生产企业输入技术能力,把IT信息技术集成到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上,通过对生产和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一些印刷互联网平台以数据标准化和数据流共享为基础,实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加工、客户服务等各方面的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帮助传统生产企业数字化转型。如小鹅印网为中小微企业打造数字化供应链,提供供应链采购服务、供应商资源匹配、SaaS数字采购系统解决方案等。


资本助力遇冷


2022年,印刷互联网群体公开报道的融资消息不多,已公布融资金额的案例有3起,分别是:


2022年8月,包小盒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

2022年9月,千鸟互联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

2023年1月,云印完成1亿元B轮融资。


虽然一直以来,印刷作为传统产业,融资难是现实问题,印刷互联网已经是创新力最强的群体之一,但是从2015~2022年印刷电商融资情况统计来看,2022年资本的关注度确实比较低,这个情况和去年反复的疫情、复杂的经济形势、波动的资本市场等都有关系。


在钱紧的状态下,不少印刷互联网企业选择缩减开支、放慢扩张速度,使得企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当然这里也有一些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或其他原因,而退出市场,其中也包括经营多年的知名平台。


虽然遇到资本寒冬,但实际上对于那些真正扎根于行业、有着合理发展模式的印刷互联网来讲,并不完全是坏事。倒逼企业迭代自己的商业逻辑,挖掘内生动力,应对挑战和机遇。


印刷互联网的“轻”与“重”


关于印刷互联网到底应该走轻资产路线还是重资产路线,也是一直困扰行业的话题。轻资产模式的印刷电商平台更符合互联网的特质,适合跨界转型者,而重资产模式多为行业转型者。前者更懂互联网,而后者更懂印刷。但是经历疫情三年,我们发现在印刷行业重资产模式更具韧性。据我们持续的观察来看,越来越多的纯印刷电商平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我们过往的20强中,也同样有一些轻资产模式的平台因资金或者商业模式等问题,陷入发展困境。


二、印刷企业开始布局产业互联网


2013年,我们第一次把印刷电商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新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引导更多的企业在印刷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上进行探索,印刷人对互联网的认知、理解也在不断的实践中越来越清晰。印刷互联网业态发展到今天,建设者不再局限于印刷电商群体,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开始启动产业互联网建设,着力自身供应链协同、服务力提升、数字化管理;设备、软件厂商则为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供助力。


我们观察印刷企业在互联网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供应链协同。企业开始用数字化与互联网技术改造供应链,对供应商、合作企业等进行数字化赋能,更加紧密地与供应链各关联方互动、合作。比如北京建宏印刷打造“中图印云”,一方面为出版社提供数字资源托管、智能印制服务,另一方面为印厂提供加盟印制对接服务。


第二个是服务力提升。有些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触达用户端,为客户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打造良好的体验环境,提高客户黏度和忠诚度。比如,面对艺术类B端小型企业或者C端专业用户时,雅昌能够提供以艺术云印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商城服务。用户除了可以在线上购买或定制各种艺术类产品外,还可以使用线上设计系统的编辑工具实现定制画册等个性化产品的制作。


然后是数字化管理。有些企业把互联网信息技术集成到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上,通过对生产和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比如安徽新华构建印刷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内部信息化系统对接“印刷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把公司印刷智能制造数据上云,实现生产线智能控制柜、现场大屏、电脑端、手机端数据实时同步,实现生产数据实时传输、产线运行一屏呈现、工单状况动态可视、产线实况移动阅览。在这个基础上,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提升智造水平。


三、未来发展趋势——印刷+互联网的路径选择


最后一部分,我们来一起展望印刷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实际上,我们探讨的已经不是狭义上印刷电商或者印刷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而是更广义上的,印刷产业如何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集成、融合与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看到,平台、印刷企业、厂商等作为主体,这些年开展产业互联网应用探索和模式创新,逐渐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和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


平台化设计


平台化设计,这里主要的主体是互联网平台。它们通过平台整合供需双方和设计资源,以众包众创、协同设计等方式,开展集成化、轻量化、协同化、敏捷化设计,再通过订单管理系统,把订单集聚,在分发给各个生产端。 


现在,也有很多印刷企业,开始尝试自建平台,兼具在线报价、在线设计、在线订单等各项功能,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把自身的设计能力、印刷技术等综合优势进行对外输出,提供一站式的印刷解决方案。


智能化制造


智能化制造,也就是实现从单机到产线、车间乃至整个工厂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来提升全流程生产效率、提高质量、减低成本。印刷智能工厂建设是以先进的印刷工艺和精益的生产管理为基础,以硬件和软件建设为重要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这里被改造的主体是印刷包装企业,软件和设备厂商需要提供从硬件到系统的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


近年来,一批优秀的行业企业都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智能新工厂规划。这些企业是智能化升级的先锋,并都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但总体上看,印刷行业的智能化建设还是任重道远。


个性化定制


随着消费群体消费习惯的变化,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依然是消费热点。企业基于互联网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柔性的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这是一种主要是面向C端用户平台的模式表现,最初以印刷互联网平台为主。近年来,行业出现更多面向企业、品牌商(B端)的小批量、定制化服务,规模化订单越来越多,复购频率更高,也创造着更可观的利润。此外,数字印刷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个性化定制市场的高速增长。从发展趋势来看,可以预见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印刷包装企业会切入这一赛道。


网络化协同


企业通过网络化平台整合分散的生产、供应链和销售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互联与分工合作,推动生产方式从线性链式向网络协同转变,促进企业资源共享、业务优化和效率提升。在这一方向,原本是互联网企业在前端探索,印刷包装企业在生产端提供优质产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实现快速交付。现在,也有一些印刷企业着手建立新的网络平台,连接供应商、外协厂、客户,实现订单协同、生产协同、交货协同以及物流协同等。


服务化延伸


在服务化延伸方面,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制造端向用户端延伸,用产品作为服务载体,用数据作为媒介,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断挖掘用户需求。无论厂商,还是企业,都在服务化延伸方面持续进行探索实践。


比如通过对产品运行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优化等一系列服务,并反馈优化产品设计,实现企业服务化转型。这部分主要针对设备和软件企业。在产业和互联网融合的闭环中,设备和软件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为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现手段。


也有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开发了客户端信息系统,可以向客户展示产品设计,得到认可后立即生产。客户能通过信息系统实时了解货单生产进程和点位,提升服务体验。也有印刷企业利用RFID、AR/VR等技术在包装上的应用,通过平台帮助客户进行精准营销、促销返利、防伪溯源,为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特征画像,促进产品二次销售。以上这些,在印刷包装企业的增值服务中已经越来越普遍。


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的主体是印刷包装企业,基于对生产运营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利用,把自身业务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优化和管理,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运营管理、市场服务等提供指导。 


越来越多印刷企业积极寻求数字化转型,围绕业务和流程数字化的新需求,推动生产和管理变革,有的企业通过引进ERP、MES、WMS、APS等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闭环管理,极大提升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透明化,实现生产数据流的实时连接。


从上面的应用模式可以看出,在产业互联网的体系下,以印刷互联网平台、印刷企业为代表的互联网端、产业端,在6种模式上都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推进这6种模式,不是非此即彼,是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互有交集推进的。


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刷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深入,一方面,印刷互联网平台积极向产业端渗透,凭借先天的互联网基因,加速在商业系统的服务端探索和迭代,为印刷工厂的柔性制造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印刷企业和供应链上的设备、软件等主体,发挥技术优势,扎实推动生产、运营的智能化,主动连接互联网创新新模式,实现“制造”的智能化升级。这也需要平台、印刷企业、设备厂商等全行业继续共同努力和探索与实践。